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鸿凯运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18820998959
塑胶制品

智能制造或许开启中国式创新的新时代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人气:-发表时间:2015-12-14 14:35【

智能制造.jpg

创新是对生产资源的重新组织,以取得经济成功为成功的标志。我们把这种认识看做创新的本质。但基于这种认识,创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内涵是不同的,盲目创新会闹笑话。笔者下面用一个寓言来讲这个道理。

30多年前,农民扛着撅头铁锨搞水利建设。一台挖掘机能干几十个人的活,为什么不用挖掘机呢?因为缺钱、买不起。假如那时候有人想从事农业机械的创新,他应该怎么办呢? 他可以去研究最先进的挖掘机,但他的研究是难以办法落地的;他还能在改造撅头铁锨上动脑子,但这些研究肯定是不先进的。所以,他面临的困境是,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往往是分离的。这其实是发展中国家一种普遍现象。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我们再把这个故事编造下去。

科技官员认为:如果大家都研究去?头和铁锨,对未来是不利的。于是,国家研究决定预先布局,建立了两个专门研究挖掘机的科研机构。让他们相互竞争。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

第一个研究所的人定位在弄清楚挖掘机的原理、目标是廉价的挖掘机。但另一个研究所的人认为: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世界上一流的挖掘机。科技界的领导一看:显然第二个更先进嘛!于是,863、973项目就被第二个研究所拿走了。

第一个研究所吸取了教训,提出:第一个研究所的做法不是创新、只是跟随:我们所要研究世界上还没有的挖掘机,才是创新! 这个挖掘机应该用上最耐磨的金刚石。于是,他们对金刚石用于挖掘机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证明其性能是世界领先!于是,第一个研究所的人后来者居上,拿了国家发明一等奖,带头人还评上了院士。

久而久之,中国的科技界,在国家科技政策的鼓励下,成了下面的样子:提出方案的人,不管它是不是能落地,关键是未来的规划要迷人、要让领导看起来高大上、要镇得住同行。于是,形成了一种脱离实际,比谁更能吹的科技界歪风。

故事到这里就编完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发展中国家需要创新吗?如果把创新理解为研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或者产品,往往是不必要的。但如果把创新理解为对生产资源的组织并创造价值,那又是有必要的。比如,宝钢建厂之初,产品供不应求。那时,提高作业率、提高效率就带来了极大的效益。当时几乎每一条产线,都远远超过了设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但该产品供不应求时,能生产出来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最好的方式。那时,质量和成本相比之下是次要的需求了。再如,比亚迪的王传福把国外全自动流水线引到国内时,变成半自动流水线。他利用国内劳动资源便宜的优势,使得成本比国外同行降低了40%,并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市场。这也是发展中国家通过资源得重新组织进行创新案例。

但是正如寓言所表达的:在经济技术落后的背景下,提高质量、提高劳动效率的创新,就不太具备经济性。这决定了,我们实用的创新,一般与真正的新技术无缘。我们的“创新”必须适合我们自己的生产力水平,创新的对象一般是我们的工具、设备和产品。离开这些,创新就没法落地。

从国际视野看,我们的很多技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也没有先进性。多年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学校搞的是先进而无用的东西,企业搞的是有用而不先进的东西。这种困境的本质是:世界一流的创新,在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没有“市场”的。所以,在发展中国家从事真正的创新,往往脱离实际。

要做世界一流的创新,必须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对象,即一流的工具和产品。还好,互联网和数字化,给我们提供了和世界上先进国家差不多的研究对象。终于让我们有机会和国外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我们有可能从事有价值又有水平的创新。所以,智能制造很可能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拐点:由低水平创新转变成真正的高水平创新。

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记住:创新是服务于真实对象的,否则就没法落地。


相关资讯

鸿凯运首页机电外壳模具精密零件模具塑胶模具展示诚聘英才在线留言联系鸿凯运网站地图

扫一扫!